在四科主科之中,除了數學科以外,通識可謂唯一一科需要處理數字的科目。通識科的「數據題」不需要同學計算複雜的數式,但同學卻需要從不同的數據資料中解讀與議題相關的信息。
在2018年的公開試題目中,卷一「資料回應題」中的三條題目均有提供數據資料,足見數據資料在通識考試中的重要地位。在此,筆記將分享處理不同題目類型時需要注意的地方,令同學在答題時更得心應手。
這次先跟大家攻略數據類型。
留意!資料屬於那一種數據
事實上,數據的類型能切實地反映數據中的重點信息何在。在通識的考試中,常見的數據資料類型有4種,分別是:數據列表、圓形圖、捧形圖及折線圖。
類型一:數據列表
攻略重點:
一般來說,數據列表能在縱向及橫向上作理解,並呈現出不同的信息。
題目:參考資料A、B及C,描述中國三農問題(農業、農村、農民)的轉變(2015Paper1Q1a)
如從縱向的分析而言,可以看到第二及第三產業是中國現時主要的產業類型,分別佔了國內生產總值的43.9%及46.1%;而第一產業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約10%。
而從橫向進行分析,則可以看到自1990年至2013年期間,中國的第一產業出現持續衰退;第二產業維持穩定;第三產業所佔比重則有著明顯增幅,可見中國出現一定程度上的經濟轉型。
類型二:圓形圖
攻略重點:
透過圓形圖來表達的數據,一般是希望突顯不同項目之間的比例分佈。
題目:根據資料A,香港人對本地的政治組織有甚麼看法?(2012Paper1Q3a)
從上方的資料中,我們可以看到40%的受訪者覺得「沒有政治組織最能代表或保障他們的利益」、12%的受訪者「不知道」,可見港人對政治組織的功能的滿意度不高。
類型三:棒形圖
攻略重點:
處理棒形圖時,一般需要對多個項目進行比較。
題目:描述資料A顯示的香港人暴飲模式。(2014Paper1Q3)
例如比較上方資料中的不同年齡組別,可以看到在25至34歲的年齡層所佔的「暴飲者」比例最多。而且比較各個的年齡層,暴飲人士亦以男性為主。
類型四:折線圖
攻略重點:
在分析折線圖時,應留意其轉折之處或所呈現的趨勢。
題目:描述資料A顯示的一些香港農業趨勢。(2016Paper1Q1)
如從上述資料所見,香港本地的耕地面積出現下跌的趨勢,從1995年的20.7百公頃持續下跌至2013年的7.3百公頃,反映了本地農業萎縮的現象。
撰文﹔李冠言老師
筆者為中學通識教育科、綜合人文科、以及中國歷史科老師